印光法師,法名聖量,陝西郃陽縣趙陳村人,名紹伊,字子任。法師弟兄三人,排行最小。小時候隨長兄讀儒書,穎悟非常考中秀才。15歲那年,在床上一病不起,在1881年21歲時,於陝西終南山五台蓮花洞寺,從道純和尚出家。第二年在興安縣雙溪寺印海律師座下受具足戒。法師在湖北竹溪蓮華寺充照客曬經書時,得讀殘本《龍舒淨土文》,始知有念佛法門。從此法師一生自行化他,與淨土宗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畢生致力於弘揚淨土,被淨土佛徒尊為中國淨土宗的第十三祖。

i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虛雲老和尚名古岩,又名演徹,字德清,祖籍湖南湘鄉縣。俗姓蕭(一說“肖”),,父玉堂,生母顏氏,庶母王氏。其父在福建做官,所以虛雲老和尚于道光二十年庚子七月出生在福建的泉州。出生後不久生母顏氏就病故了,庶母王氏將他撫育成人。13歲時隨父親回湖南湘鄉。師自幼對葷腥就不感興趣,見三寶物卻生歡喜心,喜讀佛書。17歲時,師就萌生了出家的念頭,曾隨堂弟一起出走到南嶽,後被家人截回,為了斷絕師出家的念頭,家人強迫師離開湖南到福建,並讓其和田氏、譚氏二人成婚。然師仍不改其志,同居而不染。田譚二氏,乃是官家子女,深明禮義,夫唱婦隨,頗亦樂意而聽從于師。19歲時,作皮袋歌留別田譚二氏後越牆逃至福州鼓山湧泉寺從常開法師披剃出家。出家法名古岩,字德清,隔年又依妙蓮和尚受具足戒。後妙蓮將衣缽傳授于他,師遂成為臨濟宗的第四十三代傳人。
師出家後其父在泉州,心情焦急,派人四處尋訪。師隱居後山石洞三年,冬夏一衲,以野菜充饑,禮萬佛懺。後其父告老還鄉,師就在鼓山當各種苦行職事,如挑水,圓頭丁,廚房做菜,齋堂和人添飯,如是三年。據師所說,在俗帶來五百大龍銀,就在這時,在齋堂裏當行堂時買小菜供養大眾,買得光光。

i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廣欽老和尚生於清光緒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二年)。原是福建漳洲惠安人,本姓吳,家裏赤貧如洗。三、四歲時,家裏為老大娶妻沒銀兩,將師賣到晉江泉州李氏人家。李家務農,在山坡上種些水果維生,日子勉強過得去。養父母由於膝下猶虛,待他如同己生。師幼時體弱多病,養父母憂心如焚,為保平安,依當時習俗,在養母娘家附近觀音亭許願,將師送與觀音菩薩當契子。師亦本宿慧根,養母茹素,於七歲時,亦自願素食,不曾動搖。

i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玄奘法師(約600年-約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偉大的譯師之一。俗姓陳,本名禕(yi),出生于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創始人。高僧,佛教學者、旅行家,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i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1890年,太虛法師生於浙江海甯縣長安鎮的一戶中產人家,一歲時作泥水匠的父親病逝,五歲時年輕的寡母再嫁他鄉,師由外祖母一手撫育成人。1901年夏,多愁多病的張氏步前夫之,僅二十八歲變夭逝了。太虛聞訊奔喪,“捧著她的頭入殮,默默地落淚”。

i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宣公上人,東北吉林省雙城縣人,民初戊午年農曆三月十六日生。俗姓白,名玉書,又名玉禧。父富海公,一生勤儉治家,以務農為業。母胡太夫人,生前茹素念佛,數十年如一日,懷上人時曾向佛菩薩祈願,遂生上人。

i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弘一法師(一八八0年一九四二),俗名文濤,字叔同。光緒六年九月生於天津,祖籍浙江平湖。父李世珍,字彼樓,為道光甲辰進士,與李鴻章、吳汝綸為會試同年,中進士後曾任吏部主事,不久後便辭官不做,返津經商,主營鹽業,幾乎壟斷了天津內外的鹽業,成為津門巨富;後從事銀行業。李彼樓樂善好施,創辦“備濟社”,向貧民施捨糧食棺木,又興辦義塾讓貧兒上學,在津門一帶博得“李善人”的雅號。生母上氏名鳳玲,為三姨太,略通文字,篤信佛教,對李叔同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師五歲父喪,在生母王太夫人的撫育下長大。少年即聰慧好學,六七歲時,於《百孝圖》《返性篇》《格言聯譬》,即可琅琅成誦。十七歲時,從天津名士趙幻梅學習詩文駢文,又隨唐敬之學習書法及篆刻。十八歲。奉母之命,與天津衛芥園俞家茶莊的茶商之女俞氏成婚。同年師買下一部德國鋼琴,並開始學習拜厄的《鋼琴基本教材》及車爾尼的《鋼琴初步教程》。次年師長子葫蘆產後即夭折。一九00年次子李准出生。師二十五歲時三子李端出生。與滬上名妓朱慧百、李蘋香等有詩詞應和。經常參加票友演出,曾飾黃天霸等武生角色。

ibudd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